John | 曲

Reflection in Transition

贝贝60秒:错过窗口反思啥

曲政 / 2020-02-25


今天是贝贝报告给你的第 362 天   
2020-02-25 星期二

武汉疫情的消息早先在媒体和网上流传时我完全不知道。1 月 14 号是小姨婚礼,婚礼顺利举办后妹夫的表哥开车送我们回家。表哥在武汉文化部门工作,路上他对我说,真实程度比报道的要严重。老婆的哥哥一家同车到轻轨站,他们火车改签回的苏州。随后的事态急转直下,很快定性病毒可以人传人。老婆有点咳嗽,便整个人都不好了,开始自我隔离。1 月 21 号小姨回门,老婆请小姨夫到汉口帮我们每人买了两包 N95 口罩。1 月 23 日腊月二十九,听说停了公共交通。1 月 25 号大年初一,听说从厦门回来的邻居开车“跑了”。老婆问我要不要走,我说等我好好想想。我马上找到了新华网和人民网的订阅号,打算看看官方信息,写篇小文梳理一下去与留的难易得失。晚上十点,我还在写,老婆坐在床上看着手机说:你不用纠结了,武汉机动车禁行了。

回不回武汉参加婚礼,在不在老家过完春节,要不要趁早跑回上海,我有三次选择的机会,窗口期有长有短,我却都错过了。如果一两年后回头看这次疫情,我的家人都健康过来。但结果如意不代表过程如意。作为一家之主,我遇到突发事件,事不关己不作为,听天由命不思考,怎么说都是不及格。从宏观讲,我在信息渠道、思考框架和行动果敢三个方面存在缺陷。关于信息渠道,2 月 21 日的报告讲过了。这里主要谈谈思考框架。

思考框架是知道要找什么,怎么推理,目标在哪。1 月 25 号我刚开始关注这件事的时候,根本不知道从哪开始着手。我不知道面对疫情的几方力量都有谁,(现在知道至少有:病毒、病人、医生、专家、政府(地方与中央)、市民、亲友、邻居。)不知道调查什么,不知道需要什么数据,不知道凭哪几个问题的答案来触发行动。

只说框架有点虚,我举一个例子。今天读到财新主编王烁的“聚焦观点”专栏文章《三元悖论、三个死亡率与三个希望》,这是有思考框架的典范。

王烁要回答的问题是“疫情发展到这个程度,怎样保有理性的希望?”他的答案观点鲜明:新冠疫情成为国际大流行的概率在增大,得梳理一下我们知道什么,能做什么,才知道可以希望什么。王烁首先指出这次疫情的国际防控体系有个三元悖论,主权、病毒传播、防控协调,三者最多只能取其二。说防不胜防,因为新冠病毒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(给出估算比率)。面对这样的对手,世卫专家建议考虑缓和策略,既然杀不灭,就想怎样慢慢耗。那患者怎么办?理论上有抗体、特效药、疫苗三条路,但远水解不了近渴,短期能保护每个人的,就是减小感染的几率和降低致死率。感染率不用再讲,致死率实际上有三个数字:及时充分救治的死亡率,延误后收治的死亡率,完全没有医学救治的死亡率。最后他回到主题,怎样在国际大流行的悲观预期下保有希望?要认识到现在能做什么,以及它的意义。当下的严防死守,是为长期抗战降低救治基数和争取时间准备人员设备。

王烁在《30 天认知训练营》里讲过类似的思考框架,我没有重视,更没有行动。想到这次错过的窗口,我痛定思痛,誓向贤者看齐。希望我能及时识别下一个挑战,有效思考,果敢行动。


Powered By Valine
v1.5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