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hn | 曲

Reflection in Transition

贝贝60秒:怎样真的得到“得到”的真传

曲政 / 2019-03-24


今天是贝贝报告给你的第 24 天
2019-03-24 星期日

我在“得到”app上订阅了多少个课程?多到我都不好意思数。那么收获了什么?少到我都不好意思说。

我用过各种方式学“得到”。听音频,费好多时间背着写记住了什么。讲出来,被诘问谈这个对现实生活有什么用。年前发现“得到”app自带的笔记功能,可以分享笔记本后在浏览器上打开,开始转存笔记到 Anki 作重复学习。但是说实话,这些办法都不好,因为没有让好工具为我的目的服务。

我学“得到”的课程,主要为了寻找启发,而不是为了获得新知,不是娱乐消遣,不是积攒谈资,不是缓解焦虑,更不是打发时间。所以,我不能做样子,不能满足于“努力”,我要讲实效,达到我能做到的最好。

最近我走通了一条路,有三个原则,通过三个步骤,实现三个目的。

原则 1: 随机接听广播,聚焦消化专题。

原则 2: 因为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讲法,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讲法,所以要在恰当的时间地点,用恰当的方式消化相应的内容。

原则 3: 提问和答问是生效的根本,你觉得文章好,请提出配得上这种好的问题,并自己给出足够好的回答。

步骤 1: 准备阅读内容。每天选定一个主题,由 5 ~ 8 篇文章组成。通过“请朋友读”分享给自己的微信,在电脑端打开,复制粘贴入“印象笔记”,清理头尾格式。

步骤 2: 分析每篇文章。按照文章类型,选择提问模版,致力于填入恰当的内容,作为分析阅读的笔记。

步骤 3: 做主题综述。各篇文章讨论了什么共同的问题,各有什么意见,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些,有什么启发,达到作出行动的分量了吗?

目的 1: 保持天线开放,接受新刺激,新机会。

目的 2: 思考专题与生活工作的实际联系。

目的 3: 深入思考,反复思考重要的问题,善用工具的提醒功能。

上面的几点还有待于实践检验,根据效果和反馈,我还要修正一些做法。


img

上面是用“印象笔记”桌面版整理分析笔记时的截图。 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