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hn | 曲

Reflection in Transition

有风来,跑得快

杂记老虫俱乐部活动

曲政 / 2018-03-24


时间地点人物

2018年3月24日,周六,风和日丽。徐汇交大操场。

昆仑,我(贝贝),风信子,贺老师,脸熟但没问过名字的上海哥哥,Miles一家,秃鹫。番茄去了世纪公园,会长在加班,板大要晚上才回上海。

这个周末有很多马拉松,比如无锡马拉松和重庆马拉松,听说很多人去跑。

我做的训练项目

慢跑3圈。

小步跑3组,后蹬跑3组,横侧步2组。

和风一起快跑10圈,慢跑2圈,又快跑10圈。

虎爬3组,支撑高抬腿100个1组,立卧撑20个1组,给风做仰卧举腿20个1组,俯卧撑若干。

坐姿拉伸。

问垃圾训练计划,和风一起执行

在群里请垃圾给个计划,他问我想跑多长的,目标是想提高什么距离的水平?可见专业。然后听闻我周四刚跑了五个一英里间歇,及时劝阻我今天跑短间歇的打算,可见敬业。

垃圾建议我们用1分48秒每圈的速度,跑两个四公里,中间慢跑8分钟左右。

下图是我手表的记录。从中可见我们后一组慢了两三秒,这也许是因为前一组快了两三秒。

img

我的心率很奇葩,第一组跑完实时心率竟然只有122。昆仑说手腕上的光电的心率传感器可能受汗水和松紧的影响。他想买个贴胸的心率带,对应他手表的牌子,七八百一根。

我觉得有趣的聊天

风信子和昆仑谈拼命

第一组结束,风落后我30米。他说如果是年轻时,咬牙顶一顶就跟上了。

在家里和太太做仰卧起坐,他觉得没有太太够拼。他做完100个,还是有余力;太太做到15个已经咬牙切齿,还是会努力做完50个。

昆仑当年参加校运动会4x400米接力时,跑第一棒。他认为第三棒那小子放水,因为他跑完还能正常走路,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一拐一拐的。

我的心率一般低于150,气喘节奏是两吸两呼,后程两吸一呼。从心率和气喘来看,每次测试我都是放水的,呃~。

我脚底长疣,后蹬跑乏力

贺老师跟风信子说,我的后蹬跑学得不错。但是今天我脚掌边缘很痛,那里的疣又长起来了。风说等下看看他的。

我过了三十,脚上、手上和膝盖上就长疣,但只有脚上的疼。2012年底在仁济东院做了激光手术,不久复发了。过了一年,在华山医院给手上和膝盖的几个大包打针,也没太好。突然有一天,腿上疣掉了,手上的疣掉了,身上的疣全脱了。

我说是不是2011年跑得太猛,伤了身体。昆仑说跟免疫系统可能有关系。

虎爬原来有节奏

第一次侧面跟贺老师虎爬,以前我只是跟在贺老师后面。今天只有我们三个人,让风信子跟在贺老师后面看着学,我在贺老师左边,跟他齐头并进。

我发现贺老师收腿时,有一种冲劲,有点像后蹬跑的抬腿。我想这跟后腿蹬直也有关系,我就找了找这种感觉,果然很不错。

近来我每天在练身之间加两组虎爬,三十米折返回程都会撑不住,跪下歇一会。我想我是太静态了,可以找找有节奏的感觉。

譬如写字。按我的经验,一笔一画匀速写,死板窒碍;哪天气顺了,横竖点折有顿挫,字好看,人也高兴。

我听说,技能就得跟着明白人,贴身操练,才能长到自己身上。

昆仑论力学核心

昆仑说一个学科的核心课程很少拿到MOOC平台。我想也是,上面大多是Intro和-logy课程。我在读的MITx6.001就是面向非CS专业的学生讲解计算和数据处理。什么是核心课程呢?他提醒说,一般是大二大三的课程,大四忙于找工作、考研、实习、毕业论文,课程也就比较水了。

他说就物理专业而言,至少几大力学是核心:理论力学,电动力学,量子力学,统计力学。

我说在我们机械专业里,力学也应该是看家本领,我就修过理论力学,材料力学,结构力学,热力学,流体力学,弹性力学。可惜我现在只记住一点受力分析,这是高中讲过,在大学普通物理和理论力学的开端又讲过两遍的知识。

昆仑说,理论力学的要点不是虚功原理么?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尔顿方程,少解几个方程还是很有用的。他又说,给哈密尔顿方程的某个参数引入什么,就成了量子力学。他量子力学没学太好,就是因为在理论力学里的基础没打牢。

我问他:你毕业多少年了?怎么还记得这些。我只是在他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,依稀记得我曾经听说过它们。

昆仑说,他周末也会把课本拿出来看一看,最近就买了一本《几何原本》在推。我捧他是“学霸”,他说学霸谈不上,就算是“学shu”吧。我问哪个shu?他说,酥饼的酥。学霸不敢当,学渣不承认,所以是学酥。我说这个比喻好生动,一碰就掉渣,那我也是学酥。

昆仑给我讲了几位北大数学系学神的掌故。他们考试只能得99或者100,因为卷子就那么点分。竞赛教练对他随口给出的解题方法,还得反应一会,然后说,你是对的。

贺老师和昆仑都劝我们少做一点

但是他俩的出发点不同。

贺老师怕风信子一下子练素质做太多,第二天吃不消。

昆仑说我练的单臂俯卧撑这种力量练习,最好保证不超过8个,一般3~5个一组,做10组。如果一组能做很多,说明强度不够,就要增加难度。攀岩训练者,为了不长肉,单臂引体向上都是保证只能做3个。昆仑说上周见到我,发现肱三头肌异常大,原来就是俯卧撑练的。

我认为昆仑说的有道理。这周二开始,我已经开始做偏重俯卧撑,不做窄距俯卧撑了,虽然我还没有达到升级标准,只能15个两组。

我查了一下《囚徒健身》。窄距俯卧撑就是练肱三头肌、肘部肌肉和手腕控制力的。我做不到20个,说明我这几点还不够强。三头肌大一点就大一点吧,我要稳扎稳打。

昆仑提到,一个NBA的金牌体能教练,能在两个篮球上做击掌俯卧撑。 我说这有什么难?我自己试了一下平地击掌俯卧撑,我也可以做。但是手着地时,能感受到很大的冲击。昆仑说,难在手给篮球的压力必须垂直于地面,当手离开时球才不会跑;当手落回篮球时,也必须控制好力道,否则一歪就扭伤了手腕。想象一下,确实很难。

科班出身与半路出家

我问昆仑,计算机出身的人怎么看我们这种半路出家的人。他建议我去问Miles,他是计算机博士。

我们在拉伸时,见到了Miles一家。昆仑让我去摸摸miles的腿,我一摸,果然是练短跑出身的,肌肉硬得像铁。昆仑说,这就是童子功,从小练出来的。Miles说,他们要靠爆发力,要做杠铃深蹲,所以腿很粗。现在跑长跑,就比较吃亏了。

我拍拍自己水一样的肚皮,笑说咱这里也有过肌肉。昆仑说,我们这样后练的,很容易就消解掉了。他又告诉我,那些专业的健身运动员和内衣模特,要提前几天就少吃盐,临近三天要刻意脱水,才能在镜头下有那么惊艳的线条。脱水虽然伤身体,人家是职业嘛。我不愿意为了保持身材,刻意拒绝老家亲戚的好酒好肉好招待,那就春夏慢慢减咯。

贺老师和我各发牢骚

贺老师感慨,近几年学校里比赛成绩不好。以前,高校间的阳光杯,我们至少有一个前三。现在,前八都进不去。贺老师说,学生只在比赛前练一两个月,赛完拿了素质拓展证书,就不练了。他们大多数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跑步。贺老师从谢齐辉开始,讲一届届的优秀学生,念他们的最好成绩,如数家珍。

我说现在跑步的人那么多,马拉松都是全民运动了,他们在长跑本身得到的成就感十分有限。何况学生的主业毕竟是考试。贺老师举了刚顺的例子,刚顺这小子,能拿“国家的奖”,据说全校只有7个人。3月初的“高百”赛中,刚顺十六公里58分钟。听说他万米成绩好像是35分。

贺老师提到了高百赛上,他建议校友们到交大操场上来集训,无奈他们都各有各的组织,各有各的地点。我说,去年参加了高百预赛,后来发现这比赛跟我没什么关系。首先,我们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组织;其次,在这个团体内我和我的朋友也没有感觉到其他人把我们当作朋友。看高百训练群里的聊天,大家把捐赠衣服的人晾在一边,让我惊呆。去年决赛前的一次选拔赛,到场5个人,跑完喝水换衣,队长带着三个人先走了,都没有走到马路对面来和我们打个招呼,让我们哭笑不得。

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跑得更快的理由,比如周大师告诉我,他就是想试探一下自己身体能够到达的极限。周大师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了业余级排名前十的人,但是我还记得当年他带我们练呼吸吐纳、踩空中单车的时光,我当他是朋友,我才关心他的情况。高百同仁虽然是校友,但是他们还不是我的朋友,他们跑得快跟我没有关系。看华辉转在朋友圈的三娘的赛后跑记,她走上赛道,十个队友中只认识两个人,她前面的一棒陆建勤,就不认识。跟三娘平行的宋跃斌八成也不认识上一棒,因为他问三娘,等会儿回来两个穿交大衣服的,哪个是A,哪个是B。我三滴汗呐,交大这是在接力,还是各人成绩求和?

如果我们老虫组个队,我就要求友谊第一,成绩第二。不认识的,没集训的,没选拔的,一律不许参赛。因为没有友谊,就没有团体,成绩也就没有意义。

以上,贝贝记录编辑于2018-03-26周一。

PS:补充三张照片

img

img

im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