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hn | 曲

Reflection in Transition

有动静,我非我

曲政 / 2015-03-29




下午去世纪公园跑了四圈。加上来回共计二十六公里,本文就两千六百字好了。在这二十六公里中,悟到了动量公式的社会学含义,就在这两千六百字里推理一下吧。

跑起来的我,好像就是跟平常不一样。周四周五两天晚上有事没跑,看书想事都不大顺。今天跑了两三圈后,觉得那都不是事。和暖的春风,明亮的夕阳下,翠绿的柳枝,我知道,都不是这信心的真正来源,因为即使在晚上,我奔跑的小区里,也有这种信心满满的感觉。

重新起跑,发生在一个月前,而这起跑的牵连,却是我没有预料到的。

跑完三年前那个上海马拉松,我就主动降低了跑步的优先级。2014年在上马的赛道上,也完全找不到当年的兴奋感。春节前,我与一个销售技术的岗位失之交臂。周末下雨无事,在家里跟老婆姥姥一起看电视剧《老农民》。窝在沙发里,两天没出屋,六十集播完,我却发烧了。其实真是天冷沙发凉,我一动不动不生热。就像地下水位下降,海水倒灌也是情理之中。老婆说,你这真搞笑,不是闲出来的病吗?我苦笑说,都闲成这样了,变化就要来了。但是说心里话,这变化是怎样的,那时我还真不知道。

春节后,我明确要找工作,也知道从何下手,但是伸不出手,于是转身看我曾经有所成就的项目,跑步,那里有我的汗水,我的经验,我的荣耀。(说来惭愧,于后来的一众大神面前不值一提的成绩,在那年的我们圈子中,可谓传奇。)要跑步,首先要有跑步的时间。对我来说,只有晚上。晚上跑,不吃晚饭,是我当年的经验之一。但是家里妈妈和奶奶都不会赞成我不吃晚饭,这在她们看来不可理解。我本想,等奶奶和姥姥交班的时候,再提出自己的新生活规划。但是三月一号那天,忘了发生了什么,反正我就决定了,明天开始不吃晚饭,出去跑步。我心里给自己的打算是:每年进步10分钟,2018年的波士顿马拉松,用2小时50分的成绩报名。所以,三月二号周一晚上,我就发表了在老友会的第一个跑步记录贴。第一个星期跑了五天,按照计划共计七小时。七个小时的工钱,我当作是给自己投的健康保险金。

其时,我动起来了,另一些变化也在发生。一周后的周一,工作的百无聊赖中,我突然又想到了去年的那个念头——收废品。这次的感觉不同,越想越高兴。那些可能的困难,都成了等待这我们解决的一个个题目。关键是,我莫名地乐观,觉得正因为难,才有我辈之机会,此等功业,舍我其谁!

这一个月里,我的自信起起伏伏。有时觉得能行,肯定能行。有时听说很难,非常之难。但是我发现了个规律,觉得难的时候,往往是在家苦等的时候,觉得可以一试的时候,往往是工作间隙或跑步风中灵光一闪的时刻。 这说明了什么呢?说明了静时的我和动时的我,是不一样的我。

动静的转化不同,有先人经验。老子第十五章说:“孰能浊以静之徐清,孰能安以久而动之徐生?”说的就是我之前的状态——从闲得蛋疼,到磨刀霍霍。正所谓“否极泰来”,闲极动来。不用怕,一方面动起来,会带动其他方面动起来。从这个方面说,也许就是跑步的动作,导致了我思想的复活,让我觉醒,仿佛身体里创业的基因,折腾的记忆,从此苏醒,一发而不可收。

我不怕困难了,因为我知道,只要我还能跑,我就有超乎自身的力量。理性的分析告诉我,我只有150斤,仅仅能搬起100公斤的铜鼎。但是生活的经验告诉我,一旦我跑起来,我就可能带动身边的风,推动两吨的车。你看,这不是自信过剩又犯了吗?对,说的就是自信。

经典物理学中的动量公式是I=m×v=f×t,动量=质量×速度=施力×时间。我这里要证明的是,心理学意义上的类比。I,我,也就是对自我的认知,等于本体的质量乘以活动的程度。我动起来后看自己,是比静止状态看自己,看得更强大一些的。至于多少,就看我跑得多快了。这个公式的另一部分,还有一个类比方式。我对此自己的期许评价,等于我在特定方向上施加的努力乘以经过的时间。也就是说,我要么拿出特定方向上超凡的努力,要么在这个方向上积累了足够的时间,都可以有较高的自我评价,当然最好是努力和时间都有。

我有梦想,也许等同于努力,我有身体,也许等同于时间。跑起来,放大自己。动静之间,我不再总是呆慢弱,也许变身高快强,也未可知。因为,动起来,有了方向,一切都聚拢来,一切都有了活力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