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hn | 曲

Reflection in Transition

简单的约定,简约的精彩

曲政 / 2011-12-04


bb@ = 时间 = 2011-12-04 周日 07:30-10:39 = 地点 = 上海浦江两岸 = 人员 = 两万六跑友 = 天气 = 多云,微风,十度左右,天高气爽 = 主题 =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2011年 = 记录 = records | actual time | 3.09.32 | | chip time | 3.09.27 | | rank | 187 | | first half | 1.33.27 | | second half | 1.36.14 | segments time | 0 | km | | 00.00.05 | | 5 | km | 24.10 | 00.24.10 | | 10 | km | 21.07 | 00.45.18 | | 15 | km | 21.50 | 1.07.08 | | 20 | km | 21.49 | 1.28.57 | | 25 | km | 22.20 | 1.51.18 | | 30 | km | 22.35 | 2.13.53 | | 35 | km | 22.53 | 2.36.47 | | 36 | km | 04.51 | 2.41.38 | | 37 | km | 04.33 | 2.46.11 | | 38 | km | 04.32 | 2.50.44 | | 39 | km | 04.33 | 2.55.18 | | 40 | km | 04.30 | 2.59.48 | | 41 | km | 04.40 | 3.04.29 | | 42 | km | 04.16 | 3.08.46 | | 42.195 | km | 00.55 | 3.09.41 | pace at 4.29/km, about 1.48/lap(400m) = 对象 = 写给自己,写给拉风,写给在跑道上一起挥洒汗水的战友们,本文特殊,不同于以往的跑步日志。说写给自己,是给现在的自己一个梳理,给过去的自己一个交代,给将来的自己一个方向。说写给拉风,是因为要记录那个约定。去年春天在扬州,垃圾和风信子和我,要一起冲进当年波士顿的资格成绩3小时10分钟。事实不如理想美好,但是也掉渣。在这个约定之下,我们三人,正在一年一个地练成国家二级运动员。说写给跑友们,是因为下面这些东西,如果是没有资深跑步经历的人,包括我的妈妈我的女友,是要嗤之以鼻的。而跑虫老友会的朋友们,这个时候八成在垂涎三尺地等着我的“报告”。 = 结构 = 跑板和微博不鼓励长文,但是我想要这篇文章够“份量”,容易在水源推倒。权宜之下就多分段吧,萝卜白菜各取所爱。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。第一部分就是上面的常规记录。第二部分打算八卦地讲一讲故事。第三部分回头梳理一下跑马的经验。第四部分不自量力地谈一谈技术问题。第五部分自说自话地写下当前所悟的“道”“理”。 = 故事 = == 见面 == 今年上马终点,有幸见到各位大神。和老吴肩并肩聊天,学他的拉伸他的换裤子,还留下了“男人有成就感原来是这个样子”的照片。之后和拉、风、小菜、泡泡、牛哥六个人去东明路吃饭,途中他们指给我“方便”的地方,众目睽睽,害我挨打。 小肥羊里非常热闹,朋友很多。小菜的同学两桌在边上吃,其中有一位我很眼熟。大厅里还穿梭着很多穿着黄色健身跑T恤的哥哥,可见这里的火爆。可惜小肥羊做得不专业,否则就不会允许我们到小肥“羊”来点牛肉,更不用说我们在小“肥”羊只吃瘦的。小菜从他的乌龟壳里掏出一瓶酒,包裹得像刚从快递公司收到,用打火机拆开,瓶上赫然印着“AK-47”,火药味不浓,酒精味很浓,据说是俄罗斯低度伏特加,我们表示十分同情彼国人的没有品位,像我们天朝的浓香型、酱香型、清香型多好啊,总不至于这让人联想到实验室的“无香型”来得没品。说了很多,结果也喝了很多,刚刚菜过五味,一瓶酒就喝光了,这么好看的瓶子,让我带回家了。然后我们又搞了两瓶黄酒。分酒是平均的,我很有些醉了,我想他们也差不多。 老朋友就是老朋友,多时不见,大家随便如故。座次从我右手起依次是小菜、垃圾、泡泡,牛哥、风信子。小菜马上要出访蛮夷,打算先回学校来问一问充电的事。地铁临别,又掏出各种牛肉干,我们每人一大袋,说是带的山西特产。这小子的实诚都堆在脸上了,怎么就还没有妹子珍惜呢?垃圾在密集的速度训练中旧伤复发了,现在忍痛挂靴中。他约我们去丹东,家边的马拉松啊。嗯,他最好把伤情控制好,不然总是让人提心吊胆的。等他工作了,有钱了,我们要去的地方就可以实践了。泡泡的精力和悟性我是非常佩服的,难能可贵的是两三年不见老,还是那么可爱的娃娃像。他在上海都能每周打冰球,让我这穿球鞋刷速度的东北人情何以堪啊。牛哥话不多,跑得多,原来心里有苦。责任在,压力大,靠咖啡顶日子,做男人,做父亲,这老帅哥不容易啊。风信子现在基本不用腿跑,每周三百公里的公交就够受了。他很羡慕我,有时间,没管制。过去两年确实自由,唉,我的将来也要不确定了。 从天不亮爬起来,到朋友们道别,这一天过得真快,也真快乐,比过年快乐一百倍。早晨顺利地用上了昨天踩点的公共厕所,完成第二次解手。在圆明园路轻松地热身,跟牛哥顺利会合。上桥遇到小星星,世博园见到垃风小菜。成为国家二级马拉松运动员,仅提前30秒,也就是100米的距离,幸好完成训练目标。女朋友和她同事也在三小时的时刻走完了半程,拿到了奖牌。这次的终点也不孤单,老朋友们都碰面了。天气又是这么的好……上海马拉松,就是我的节日,我的过年日。过去的这一年,冷清又精彩,许多的事情,貌似都是为着这一天的成就而铺路。感谢过去的日子,和那些日子里陪我走过的朋友们。 == 训练 == 在时间上来说,我在跑虫俱乐部的团体中训练,有三个半年头了。 08年上半年大家一起创立俱乐部,08年下半年贺老师指导俱乐部活动,我成为训练里程最苦逼的一个,跑进三小时半的目标,比石牛慢一分钟。09年毕业后混着跟跑虫去扬州半程马拉松玩,牵回了女朋友。09年下半年对跑步感觉迷茫无聊,看着垃圾伤愈复出,成就跑虫史上最好的半马成绩。10年春天我从金山搬走离开风信子,而风的情义让我立志——追求速度,或者说证明自己可以追求速度。我要赚钱,我要发展,年轻没有人重视的时候,我就发展自己的身体吧,等跑出资格攒够钱,大家一起去波士顿。10年秋季我们练习得也很刻苦,但是跑步技术不好,积累不够,我和风没能跟上垃圾的脚步,在后程慢慢颠着跑了三小时三十八。俩人成绩一模一样,而这种一模一样,就是我,在追求速度以前,在追求速度以后,的最高追求。在10年的12月里我还有很多目标,过了元旦,我就只有一个了——在跑虫老友会认真训练,认真记录,认真修改自己的技术,用成绩证明自己可以认真地做好一件事情。一件,只一件,我做了减法,代价是对亲人和自己的伤害。阿弥陀佛,我的女朋友也没有躲开得太远,半年后又被我抓回来了。阿门阿门,一年的汗水和认真也让幸运之神照应着我,踩在了三小时十分钟的门槛之内。 贺老师常说,我们跑虫老友会的宗旨是科学地跑步、健康地生活,所以我们不急,一年打基础,两年见发展,三年才是出成绩。去年我没有跑到目标,当时也理解,确实是那时的水平不够,用320的配速更合适,而不是垃圾的310配速。垃圾经贺老师调教,用了两个赛季(我对赛季的理解:一个认真准备的马拉松,约3-4个月),其实是两个上马,才达成306的成绩。我只认真一年,应该是不够的。 贺老师根据节气的特点,给我们不同的训练目标。冬天,我们练距离,夏天,我们练速度,春天,我们练速度耐力,秋天,就是针对上海马拉松的特点做针对性的训练啦。 印象最深的是贺老师让我们做的4000米快跑,也就是操场十圈,春天的时候我经常跑得掉链子。我从小肠胃不好,妈妈说我直肠子,可能后来还有点胃下垂,所以一旦快跑,就会肚子热,打嗝放气啥的,如果情况不好,还得转圈找坑。贺老师看在眼里,无奈在心中,苦笑在脸上——竖子不可教也。徐汇操场管理室后面的墙壁,也见证了我多次的不文明行为,管理员佘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也懒得理我们了。 贺老师叫我多做支撑高抬腿,这也是我深受教益的功夫之一。贺老师说我抬腿不高,腰背不强,落脚无力,弹起拖拉,支撑高抬腿有助于改善这些症状。这个支撑高抬腿,从一开始贺老师就教我们做,但是我们都不得要领。刚开始的时候是40个,也就是双腿80,我们呲牙裂嘴,酸痛一周,现在是限制在200个一组,也就是双腿400,我们谈笑风生,浑若无事。还不敢说掌握要领,至少领会了精神,不那么怕这个动作了。对这个动作的体会,在跑步日志了也自我推翻了两三次,所以我不敢说现在的体会就是适合别人,可以推广的。 我最喜欢的训练项目,其实是每次跑完的拉伸。拉伸是贺老师反复强调的比需环节,贺老师也每次亲身带领我们完成整套的拉伸与放松动作。我喜欢这个拉伸的时间,因为大家可以围坐在一起,我喜欢大家一起扯淡,有一种小时候过年聚餐的感觉。跑虫,毕业的或没毕业的,种田的、砍树的、收款的、舞手指的、抡鼠标的、耍嘴皮子的,大家从上海各个角落赶来,聊生活聊工作,朋友们每周的这一面,就像是必修课一样,缺了一节,心里就空捞捞的。谢志庭总结得好,人家周末去上外语辅导班,我们周末来上课,体育课,每次不间断做四个小时练习,来回途中还要平均两个小时,这是何等的2B啊。 训练的进步,自己能感受到,小测验的成绩也能体现出来。鉴于我自己的弱点,短距离不行,中长距离又往往可能掉链子,所以这些成绩多少有些保守。进入秋天,我自己在叶泽湖绕圈的时候,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感觉,就是贺老师说的滚动着地,收住落点。我知道自己的技术在一点一点地变,变得更流畅,所需要等待的,就是适应和强化。临近上马前两周的万米测验,作用是增强信心,确定马拉松配速。牛哥要跑1分32秒的圈速,盗匪拉住了,他降速带领我们,跑1分36秒的圈速,十分稳定,保证了我俩把万米跑进40分钟。按照oregonteam的对照表,九月份我40分16的万米,就可以用7分09每英里的马拉松配速,跑在3小时08分。现在我和牛哥的万米是39分30秒,所以我们打算把马拉松配速放在4分25秒。倒数一周,我试着踩在马拉松的点子上,分别用4分30,4分25跑四公里,再试验终点冲刺的两公里,确定马拉松配速:4分25秒每公里,慢,不出4分30秒,快,不少4分20秒。全程匀速的话,应该在3小时6分22秒完赛。全程匀速,是理想方式的马拉松,我相信我的训练我的身体,可以支撑这个理想。 == 比赛 == 早上四点四十起床,热了三罐八宝粥,洗漱完毕,叫LL起床,时间比较充裕。五点三刻出门,接了她同事程娟娟,二号线上她俩绑芯片。到南京东路,LL在6号口等厕所,让我先走。给牛哥电话,他忘记带水,到好德买胡罗卜汁和矿泉水。在四川北路里弄公厕,刚好没有人。半岛酒店边的圆明园路里面没有多少人,刚好可以慢跑热身。把书包放在花园的保安身边,我就跑开了。三分钟后,牛哥电话,胜利会合,一起拉伸,然后走北京东路到存衣车。期间jeff电话,说在10号车等我们,那时我还没有等到牛哥,抱歉很晚才过去。跳进选手活动区,最后一次放水,奇特的是那红色的门和透过来的红色的光,让人担心,随即释然。 组委会的检录与去年不同,这次没有核对照片,身份证也只是收上去摞在一起,没有单独放在信封里。扫描过脚上的芯片,又给了一块表,说用来换取身份证。有位小哥好心,告诉我们这表没有计时功能,还是得用自己的手表。这手腕上的大块头,一路上让我们确实吃了些苦头。后来听说是GPS定位和应急呼救的,也许有用吧。 热身不算充分,只跑了一公里左右,没有像计划中的那样搞三公里,也就是说没有做递进的加速热身。拉伸还算好,因为选手等候区有一百多平米,空间比较宽阔。我还跳了跳,看后面挤得密密的人丛,一方面看看规模,一方面找找跑虫的妻子。 领导讲话都没有听,甚至jeff和牛哥的话也没有听,也没有印象见到过罗德曼、瓶子和小徐。枪响前后,我都很低调。枪响我是听到了的,因为我在看自己的手表,我的表比广播报时慢16秒,在7点29分半的时候,某领导宣布开始,枪响了,我们出发了。 前面的三公里我们被近千人超越,我还是拉着,让牛哥慢点。jeff和安平起跑时跟我们在一起,jeff说想跟我们15公里看看。看到非选手的玉林过去,盗匪过去,他们水平比我强很多,不是我能跟得上的;别的普通人也很快,但是我知道他们都犯了最常见的大忌,后面会被我们一个一个地超越。事实政明,我为了起跑不快,低速过桥,确实前面压得太多了点,因为这一路跑来,都是我在超越,印象中,几乎没有人再赶到我前头去,说明实力比我强的,真的大多数都在开始的几公里就跑到我前面去了。 南浦大桥前,我们比配速慢了一分钟,上桥也用这个速度,一路有说有笑。复兴跟上来了,他要冲击1小时30分的半程,我也拉着他跟我们一样慢,因为我知道我会和他一样快地下桥。见到南浦大桥顶,约五公里牌,我就拉着牛哥拉着复兴开始加速了。轻松下桥,超人无数,这个下桥段大概抢回来四十秒,在七点五公里水站,我们大概慢于均速时间1分钟,这六十秒我们要用接下来的30公里抢回来。 其实跑开之后我们总是比配速快的,7.5到24基本上都是4分22秒的速度,每五公里快15秒,这期间抢回了40秒。二十三四公里反复过桥,牛哥落下不跟我,而我也右胸肝脏那里疼得厉害,咬牙挺着,可能也自然减了速度。在三十公里处,峰哥递给我牛哥给的力保健,大口喝完,裤兜里的糖掉出来两次,过了三十五公里水站鞋带开了,这几处都用了一些时间,所以最后的成绩,刚好踩点。 牛哥和我基本节奏一致,另外也有个面熟的跟我们一起,后来也一直跟着我,他说他早就注意过我们,我们没有留意他。我问他称呼,他说徐,他问我,我说他们都叫我贝贝,他又问我中文名字叫什么,我告诉了他。但是我没有再问他。好几次,他在我身后呼吸沉重,我都以为是牛哥,喊着让他调整呼吸。jeff是上了桥就跑散了,没能带他15公里。复兴是下了桥就让他先走了,我们毕竟是全程,他要冲他的速度,前面已经够慢了,这时可以放开了。复兴穿的是我去年穿的跑吧的绿背心短裤,奇怪他怎么没有交大校服? 摄影师们很少垂青我,常常是我前面的人比较出彩,卡卡声不断,我过去,他们的单反相机就放下了,可能是端着太累吧。在世博园里追上个穿着奶牛服的,很羡慕他的暖和。突然发现右手边的小树底下,蹲着一个拍照的,右腿支肘,左腿平伸,端着挺大的一个镜头。我心里想这个哥哥真敬业,这姿势都能摆得这么有功夫。穿奶牛的就在我前面,我想我终于可以跟着偷个影了,等他跑过去,我跑近了,照常,拍照的哥哥就把相机放下了。冲我大喊一声,“贝贝加油”。原来如此,是垃圾啊。后来不知道怎么绕,又遇到了风信子和小菜。小菜拍了一段视频,我向他们这边跑,边跑边撩起衣服擦汗。风很早就在喊我,可是我都没有听见,直到近了,小菜喊贝贝,我才反应过来时他们,笑着向他们挥手。听视频声音,可能是垃圾大喊一声加油,我“嗯”了一声,嗯得不够响亮啊。在四十二公里牌,拉风和小菜都在,我正在跑那个转弯的切线,挥挥手过去。后来知道,跑虫留在终点站岗拍照的瑶姐和南南,从早到午,冷风催逼,不曾失禁啊。苦差事,真爷们。 交大的志愿者素质都很高。我这么说是理性的。我胸前贴着毛体的“上海交通大学”,2006年板太发的,背后贴着跑虫的白底彩色跑字,阿代设计的;背后号码布下面,还挂着“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”,也不知道这还是不是校训。一路上志愿者的响应并不是很特别,往往只是在水站的一声,你们交大的有人来了,在中环路上一声小小的交大加油。我的反应,也往往只是抬起右臂,示意她们我很二,或者回报一个坚定的笑容。上海马拉松是全民的,不只是交大的,如果因为是交大的志愿者就给交大校友更多照顾,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,这就破坏了马拉松比赛的核心价值。终点时拿毛巾,取身份证,摘号码布,我都和志愿者同学有谈话,但都是以一个普通跑者的立场请求正当帮助。帮我打印成绩单的哥哥在把领奖券交给我时,说你是交大的,我静静地没有说话,只是笑了笑。这一刻,我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。排队,领鞋子,排队,换芯片,都不是交大志愿者了。在存衣车门口,我最后一次和志愿者打交道,这时我的嘴又能贫着说话了,就对门口的老师扯淡,说都跑这么远了,能不能不要摘号码布了,老师看了看我装订整齐的号码布和上面的上海交通大学,对车里面说“拿68号,是你们交大的”。他真的没有要我的号码布。因为这个小后门,我得以带着号码布留下与老吴的合影。 一路上我喝进了不少瓶水,吃下几十快钱。从十公里水站,我就开始吃能量胶,兜里揣了四个,其中两个是牛哥给我的,十二块钱一个。每逢水站,我都两口吞下能量胶,抓两杯凉茶,先喝掉右手一杯,在拿起一杯清水,然后慢慢舔着喝完左手凉茶,右手清水漱口。三十公里我开始吃二十二元一包的能量块,也喝掉一瓶酒牛哥给的力保健。四十公里水站我没有吃喝,因为此时的补给已经不会影响成绩了。赛后,老吴说他还用20秒的时间方便了一下,我说我忍了,我觉得后面身体缺水的时候会有反吸收,老吴的亲友团笑话我的观点。反吸收可能就是扯淡,事实是直到赛后一小时,我才真正需要找地方解决问题。 路途中很多情景我都想不起来了,好像我没有经历过一样,不知道是不是种病态。南浦大桥的风景我没有印象,看同学发表的照片,盘旋中的人流,有些特殊的美感。世博园里,除了远远望见中国馆,我没有经过任何一个馆,照片中的什么西班牙葡萄牙,我怎么都没有留意么?还有最诡异的是终点的静音。转过42公里牌,冲向终点拱门,200米的距离。我前面的一位5040号叫做黄力生,他的赛会成绩是3小时9分13秒,比我快19秒,所以我前面的空间是比较空旷的。我冲起来之后,也不大担心后面是不是有人,我只相信自己可以跑在310之内了。冲刺的200米,我觉得有点遗憾,竟然来得太早了,没有亲友团准备好我会这么早回来,我师父可能考试还没回来,我女朋友可能半程还没有完赛,我只有孤独地享受着冲刺的快意了。所以,我冲,拳头快碰到鼻尖。什么声音也没有,甚至没有听到过线的bi的声音,我还在冲。直到有位裁判员拦住我,说可以啦,我好像才又回到有声世界。后来看贺老师的视频,贺老师和盗匪就在终点拱门左侧,半程那边,离我不远,他们一直在喊贝贝加油,可惜我没有听见。好多跑友都听见了的,对贺老师这边挥手,留下很好的表情。我的终点,有番茄给拍的侧影,瑶姐的相机里也有我和时间牌的合影,看起来是很狰狞,谢谢他们认出了我,让我有得回味。 终点的狰狞其实是表像,那时已经过去了难受的阶段。全程的感觉总体上轻松,比平时自己farlek的节奏要舒服得多,看着每公里稳定的速度,一点一点累计,也很有肯定的感觉。二十四五公里,我右胸下面疼,估计是肝脏缺氧,速度开始有意识地下降。三十八九公里的时候,感觉大腿后面要像抽筋,也就不敢再进一步提速。这两段难受挺过来,重拾信心,恢复专注,就又能跑得好了。 说到专注,有点似是而非的意思,因为专注不是别的,专注的是放松。赛前专注于放松,就是执行一个个常规动作,对于结果,只是淡淡地说明年一定更比今年强。赛中专注于放松,就是留意呼吸,留意步伐,留意摆臂,留意喝水、时间、切线等等技术细节,而不再想追求的目标。 赛前两天垃圾给我电话,前几天风也给我短信,说要来拍照,来做志愿者。我让他们在终点等我。我想他们会在那个地点、约定的那个时间,看到我的。说实在的,赛前的我没有什么“不成功便成仁”的想法。我没有想过如果不能快乐地冲在终点,就是伤痕累累、满身血迹地爬到终点。我没有想过要“拼命”,可能是我相信我的身体,不需要拼命,就可以胜任这个结果。我坐在草坪上穿衣服,拉、风、小菜和泡泡围着我站着。垃圾问我最后这段什么感觉,我说可以再跑十公里。我是说可以用这个速度再跑十公里。我没有“撞墙”,也没有真的抽筋。 我把鞋子拿出来给风看,说让你看看奖品,风马上说真丑。在排队换芯片时,旁边的半程女同学问,你们这鞋子是跑完的纪念品啊?我说,是奖品。奖品,奖励我努力的奖品。它在外面美津浓的展台卖719元两双,在我这里,它不只这个价。 我的上马故事差不多就讲完了,接下来发生的,就是故事一开始的跑虫老友聚餐的情节了。 = 经验 = 老吴在11月20号就发表了给马拉松rookies的“胡言乱语”,老吴的文章写得非常清楚明白,只是我到现在还没有明白“rookie”是啥意思。总之,老吴的经验给我、给大家很多提示,收益匪浅,饮水思源,再次致谢啊。 有老吴做榜样,本来我也写了几句马拉松tips,但是没有及时发表。因为写着写着,就发现我把文章写成了自己的“白日梦”,梦里推演着自己的行为。在这个地点做了这个,在那个时间见到了那个,在桥上的时间和速度,下了桥的位置和感觉……概括来说,就是把上马这天的过程,编了一出五幕哑剧:1.赛前——早起的鸟;2.发令——笑得最好;3.路上——峰回路转;4.后程——浴火重生;5.终点——及时行乐。回头看来,五幕大致不差。所以这里也有信心,至少自己相信,我的一些经验还是有那么点价值的。挑容易说得清的,简单记下来吧,给明年的自己一个提醒,也给朋友们一个参考。 == 早起 == 如果平时习惯傍晚跑步,就提前一周左右早起,调整生物钟,最后两天试着早上跑一下,让身体熟悉运动醒来的感觉。生物钟这事儿,说起来有点儿“玄”,有的大牛随时随地可以超水平发挥,不理它也行。但是如果要求自己的“最佳”表现,还是照顾一下身体的规律吧。 == 进餐 == 我是四点半起来的,因为有本书上说最好要提前三小时吃第一顿早饭。可是我那天五点多才吃上,热了三罐八宝粥。如果没有条件早起的话,可以头一天晚上临睡前,多加一餐淀粉食物。临近比赛的时段,还是像老吴说的,别有饱胀感,早晨的第二顿就喝点果汁,吃跟香蕉好了,然后起跑前再喝一口水。 == 补水 == 说到喝水,非常重要。我们的身体,在平时大多数时候,都处于非饱水状态。而跑步非常消耗水,身体机能的发挥受水的影响很大。以前我跑到三十几公里,基本不出汗了,原来以为是适应了跑的强度,无需出汗。现在想,是身体水位过低,出不来汗。建议没个五公里水站都喝水,并且要趁早,至少从十公里开始,因为胃肠对水的吸收速度,一般是半小时一纸杯。你在十公里水站喝下的水,是给是十五公里以后用的。有的高水平运动员,甚至在单纯的十公里赛的过程中,也会有补水。不要怕喝多了上厕所,一个小解的20秒绝对是值得的,缺水的话,很可能每公里慢20秒。 上马水站逻辑有所改进,先饮料,后清水。赛前练习捏紧杯口,边跑边小口喝。我是左右手各一杯饮料,先喝完右手,再拿杯清水,喝完左手饮料,喝右手清水漱口。 == 拉伸 == 终点之后的拉伸很重要,那时的一分钟,是晚上的一小时,是日后的一整天。第一件事,五分钟内,马上喝下一大瓶水。第二件事,十五分钟内,慢跑让身体慢慢冷静下来。第三件事,一个小时内,充分的拉伸。我把发到手的那瓶水瞬间喝光,在地下车库里慢跑找各种服务,上来在存衣车旁的草坪从容拉伸。这样下来,当天精力充沛。第二天虽然还是难以上下楼,但是到了周三我就可以装作正常人行走了。 == 切线 == 跑切线。我对身后的牛哥喊,牛哥跟我跑切线,身边有人笑话我——“又省不了几米”。但是我也看不到多跑这几米的理由。其实在赛道中间跑切线,在我是种乐趣,不走寻常路嘛,显得自己聪明啊,我不是要占便宜,我只是不想吃亏。据说马拉松的距离,是用自行车沿“人性化”的路跑出来的。 == 厕所 == 有关厕所的问题,向来是我最大的担心。周六上午我拉着女朋友逛北京路,踩好了四个点。十号线南京东路站6号出口有站外公厕,男生3个坑,时间早可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。出六号口沿北京东路向东,临近四川北路,在路北的里弄中有居民公厕,男生4间坑,比较宽敞适合排队。过了圆明园路的上海半岛酒店,进门右转50米有洗手间,男生6扇门,非常豪华容易紧张。陈毅像身后向苏州河方向,外滩步道下有公厕,早5点开放,男生6个坑,门口三名年轻保洁员,代表上海形象。其实呢,我自己也没用上这许多。在里弄,我解决了大问题,我进门之后开始排队。在圆明园路的英国领事馆后,我解决了一个小问题。在选手检录区的红房子里,我没事找事地制造了一个问题。另外在终点东方体育中心的墙根下,我掩耳盗铃地排解了一点灌溉的问题。我承认,从小到大,在这个问题上,我的脸皮总是十分的厚。 = 技术 = 马拉松的技术简约而不简单,就像我们看着第一集团摆臂蹬腿,行云流水,自己缺迈不出那么矫健的步子。跑步是大家天生的本能之一,但是后天有所退化,要追求跑步的“多快好省”,需要刻意地训练,让身体的在这方面的潜力突破束缚,发挥到父母基因的极致。 在这篇文章中,就不多谈跑步的技术了。一方面,在以前的跑虫老友会训练周记中,多有技术反思;另一方面,跑步的技术也不是嘴上谈的,而是身体体会的。这里只说说马拉松本身的几个技术问题。 == 匀速 == 专家们都说跑马拉松最省力的配速策略就是全程匀速,当然,也要相信自己的训练可以支撑全程匀速。 这里说的“匀速”,只是一个业内用惯了说法,其实并不是绝对的每公里速度一致,而是因地制宜,因时制宜,有所调整。 比如,起跑的时候最好慢一点,最快不能超过马速,这个拖延的时间后面慢慢追回来。上桥的时候减速慢一点,下桥的时候加速快一点,桥段总体还是比平路慢几秒。因为有起跑的慢,前半程用时比后半程多,尤其是在后程过了三十七八公里之后,看到了平常不熟悉的自己,根据那时的状态,可以考虑再加一些速度,抢回更多的时间。 == 起跑 == 马拉松的大忌之一,或者说大忌中的最大忌,就是在刚刚出发后几公里速度太快。有的同学是故意的,有的是无意的。故意的人,是想能跑的时候抢出来一些时间,等到后程难受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减速。无意的人,是在马拉松的人潮中太兴奋,看热闹聊风景,等再一看表,哎呦,我能跑这么快的啊。起跑的速度,专业运动员的起跑确实比马速快,那时因为他们充分地做了三公里加速跑热身,已经能够适应自己的马速,另外也因为他们不想被后面抢镜头的的人潮冲击,需要马上跑出一个安全的隔离带。我们普通跑众应该刻意让自己跑得“慢”,你觉得慢了,那就刚好,兴奋是会混淆速度感的。不要试图抢时间,起跑五公里抢出来的两三分钟,在后程掉速后会放大成为二十、三十分钟。既然我们没有充分的热身,就把前面的五公里当作热身好了。 == 桥段 == 上海马拉松三公里过后是南浦大桥。 桥么,通常是先爬坡后下坡。常见的跑桥误区是冲刺上桥,减振下桥。冲刺上桥,可能是把这个桥段当成一个挑战,战胜它的办法就是要比平路时跑得更快;也可能是看到大家都慢了下来,要在这个路段内超越更多的人。减振下桥,可能是出于本能,自然地身体后仰,脚跟制动缓冲。 更优的策略是上桥慢一点,下桥放松一点。马拉松的匀速概念,本质上说,是均匀的努力程度。上桥的路况,三四度的坡度,如果用平路的呼吸和平路的步伐,一般每公里会慢10-18秒。所以上桥的时候你就当自己是在休息调整好了。下桥,或者说望到了桥顶的时候,就可以加速了,这个路段你会超越很多的人。重力势能释放的帮助,我们应该聪明地利用。如果你的膝盖和髋部允许,建议前倾身体下桥,基本与下坡的桥面垂直。这样每一步蹬出去,都能更好地把重力的效果发挥出来。自然地,下桥的步幅也更大,冲击也更厉害。但是没关系,南浦大桥在三公里到七公里半之间,那时的身体,还是出于磨损的初期,应该抗得住。下桥前倾技术比较特别,建议在准备上马的时候,通过特殊训练来适应一下。 == 抽筋 == 马拉松距离太长,抽筋的感觉在所难免。 抽筋的原因,可能是体内电解质缺失,肌肉功能失调;也可能是长期应力积累,导致局部疲劳过度;贺老师从经络方面分析,也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。我觉得马拉松一旦抽筋,就得放弃追求成绩了。不说拉伸时损失的几分钟,就是拉伸好了,也不敢再快跑,不能再快跑了。因为抽筋发生不是偶然的,而是长期积累的,拉伸只能暂时缓解,抽筋的原因不能彻底解除。 最好的策略是主动避免抽筋。出汗之下,途中水站优先喝饮料,其次喝清水,自己带的糖或者士力架里也有一点盐。跑动中留意身体的姿态和状态,放松小腿,肩膀,手臂。跑前多休息。我在41公里段有降速,可能是那时我感觉大腿后面貌似有抽筋嫌疑,酸、热、胀,我不敢再快了,后来接近终点,症状有所缓解,才能冲得起来。这个是否抽筋的尺度,就是经验,抽、不抽、抽了、没抽,跟自己身体对话吧。 = 道理 = 最后,扯一些与马拉松有关的道理。这里不是想讲道理、说服人,而是想把自己目前对跑步、对马拉松的理解记录下来,给将来一个方向。因为,我相信自己可以——以跑证“道”。 == 约定 == 马拉松成绩是一个简单的目标,而拉风的约定帮我设定了这个目标。 关于目标,有SMART一说:S具体明确、M可以度量、A能够得着、R现实可行、T时间节点。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,一年内,在上海马拉松的赛道上跑进3小时10分钟的成绩,这个目标符合SMART标准。首先够具体,只是跑步。也可以用时间标准和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来衡量。我曾经达到过3小时28的水平,再提高20分钟,是可能达到的高度。最关键,在徐汇的跑虫老友会,贺老师带队科学指导,朋友们一起刻苦训练,这个目标也是现实可行的。上海马拉松一年一次,上海的初冬,绿色犹在,天高气爽,正是风发好时光。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,一个成绩,一些积蓄,一起去波士顿。 我们的追求很简单,一个时间,一些汗水,一起超越自己。 对啦,简单就简单在,跑步不求人。理想情况下,跑步只要自己努力就成了,不用等待别人的承认。 == 精彩 == 垃圾、风和我,本来我们商定在2010年的上马一起跑出这个成绩,垃圾成功了,他的训练和比赛非常精彩。但是我和风的水平没有达到这个高度。我给自己推迟了一年,风给自己推迟了两年,或不定年。 风不追求这个目标,我理解和支持。春天里油菜快开花的时候,我回金山找风聊天跑步,那时我也在迷茫。女朋友,职业,跑步,熟轻熟重?在我的价值观里,跑步是三者中最轻的,因为那只是一个癖好,只关乎自己。但是,跑步的这个约定,我不后悔。 从前的我,以博爱自居,以博爱自喜。精力有限,分摊到各处,也就剩下薄薄的一层了。莫老师提醒过我,我的好奇心是大缺点,我还不以为意,或者不愿不能“以为意”。走入社会我发现,我的毛病,让我的爱人难受,也让我的工作一无所成。潜意识里,我有了改变的志气。 我要追求得少一点,看看我能不能自新。去年十二月里,我坐在图书馆写下了想发展的兴趣,名曰独孤九剑。元旦过后,痛定思痛,我决心只搞跑步一项,追求个速度出来。这是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有成绩的,这是最可行的,这是最简单的。 跑步,简约而不简单。四十篇跑虫老友会训练日志,让我有机会认真思考,切身体会,跑步运动含藏的“道”,开始修正自己,从观念上,在行动里。 简约的一年,精彩的一年。在这一年内里,女朋友失而复得,感情弥笃;抄出山寨版利乐机,也是工作三年来我在农田里最有收成的时光。马拉松嘛,我不会把奖品供奉起来的,脚上现在穿的就是那双美津浓比赛鞋。这一次,不会像以前。大三的时候在大连跑到3小时55分,我说这是我人生巅峰了。研三的时候在上海跑到3小时28分,我说这是我人生巅峰了。现在毕业三年,跑到3小时09分,我不说了。我相信后续的故事,更精彩。 因为—— 薄薄深爱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