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hn | 曲

Reflection in Transition

评《八零后的十个心理问题》

曲政 / 2011-03-18


原始来源(也许)广州日报大洋网大洋健康 作者不详 http://life.dayoo.com/health/200909/23/60567_10860941.htm

== 1、失恋还需要练习 ==

从一个人的小小世界里走出来,与别人的世界碰撞,交融。在练习爱的人生阶段,敢爱敢不爱,才能成长啊。

但是,真的是,不再畏惧失恋,我们的爱就练成了吗?

== 2、无爱比失爱更郁闷 ==

独生子女,所有需求没有产生就已经被满足,没有必要争夺父母的爱,不会换位思考别人的需要。

从未失去过,也就不懂得爱也要去争取。

适婚年龄,却对别人动不了情,在自恋之中向往失恋。

这段话,说的是我吗?还有别人同情吗?

== 3、从我的世界 到世界的我 ==

在家里,我是核心,你们都自然围着我转。在家里,我是孩子,你们当然都得照顾我。

走入社会,有各种的人,问各种的问题,有没有女朋友,女朋友在哪里上班,家里有没有兄弟姐妹,结婚了没有,房子买在哪里?有没有贷款?多少平米?工资够花吗?——套着套着,就坦白得无地自容了。

内向外向,人话鬼话,没有对错。相信个性,理解世界,成长为我的世界里的我。

== 4、我只知道 我不想要什么 ==

跳槽,挑食,我不爱吃。这不是意志力的问题,据说,信息太多,选择太多,而我们刚好又是那一代——从小,基本需求都满足了,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要什么。

职业规划,要从人生规划开始,100岁生日的时候,我还珍爱什么?

畅姐提醒我,问问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,再谈学业职业事业和创业的选择。这个问题太大,我还没有想好。但是,怎样才算想好了呢?有一定吗?是不是想好了,拉勾了,我就三十而立地定性了?

== 5、处于不处 左右为难 ==

成长于传统,宣传于开放,生活的实际是想又不敢,做了又后悔的矛盾。

处于不处的问题,两头都想拽着,就是尴尬,就是不和谐。真的,矛盾在这个事情上,有害无益。不如干脆一点。

我选择,保守。

== 6、人有郁闷 郁闷不是罪 ==

哥是被刺激着长大的,新鲜的东东多了去了,“有意思”是哥的口头禅,当然,“没意思”也是。据说,无趣是抑郁的开始,不高兴也可以击垮一个人。

现代社会让人成为螺丝钉,丧失自我。抑郁或者说闷骚,让我们保持自我的思考。虽然郁闷像影子一样跟着自己,但是要“像防贼一样防着它”。抑郁要有个限度,给他一个安全的空间,别让它像癌症一样失控,别让它传染给亲爱的人。另外,我们只是普通的小老百姓,也只配有那么一点点抑郁情绪,和大人物的“抑郁症”扯不上关系。

== 7、我怕结婚 结婚怕我 ==

结婚难啊,不是我不想,是我不够条件。多么好的借口。
离婚易啊,不是我很想,是我崇尚自由。多么好的借口。

不是我怕结婚,而是我怕结婚后的我又想离婚。

允许对方把戒指套在自己手上,相信的是自己。相信自己长大成人,相信自己有能力组建一个全新的家,相信自己会把这份责任演绎得老君颔首菩萨陀佛上帝也感动得流泪。

== 8、生理判定 尘埃落定 ==

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流行男女不能同桌,这个趋势是从我初中时代就开始的。乃至大学的专业分野,10:1或1:10,让我们为人处事的风格越来越贫富悬殊——要么更加单性化,要么更加异性化。

潮流的关切,引发自我的怀疑。朋友的玩笑,也会不爽好一阵子。据说,喜欢同性朋友是正常。现在想想,也正常。不喜欢不欣赏怎么成为朋友呢?明大姐笑话过我对小平的夸奖,女朋友也取笑过我对风关切的口气。当时我都无语,加低头。现在我就敢说,对哦,我觉着有他们做朋友真幸福。

现在敢说了,因为据说那个啥是要靠“生理唤起”来判定的。这个我肯定没有,哈哈。克里斯朵夫和奥里维的感情,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解释呢?

== 9、赤字之心 成人之气 ==

这里说的3岁儿童,指的是脾气吧。我觉得吧,(虽然有点男子主义),女生偶尔孩子气一下挺好,尤其是在必要的时候。男人么,在必要的时候千万不能孩子气。
在必要的时候,憋回自己的孩子气,多放出一口成人气出来,就是成长吧。

== 10、生死面前 谁静谁惶 ==

小的时候,我们只知道自己长大。偶尔,或突然,见证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去世,虽然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,但是那些大人需要的眼泪,也总要努力地挤一挤。对自己哭得不好的恐惧,胜过了对亲爱的人离去的悲伤。

长大了,想得多了,才知道死的力量原来那么大,可以瞬间剥夺自己最最重要东西。我第一次的感觉,竟然是因为我妈没有如我猜测的一样,她竟然好好地回来了。我都长胡子啦,不能让他看到我颤抖的嘴唇,于是自己躲到阳台去哭,结果还是被她笑话了。

没有经历过至亲之人的离世,也难说对死亡有真正的敬畏。

我还是知道这个好啦:我是妈妈爸爸生命的延续。我保重自己,就是对他们的生命负责了;我认真工作,就是把他们的生命发扬光大了。

我的认识,如此而已。至于2012,至于一周前的日本大地震,我不知道我会怎么办。

== 结语 ==

本来不想写这么多的,但是细读下来,发现此文作者对心理学的运用挺有效的,给的分析和建议也切实。人家认真,自己就认真了。

有问题,没啥了不起,咱80后不怕,“潇洒走一回”。

原文全文:

心理问题一:恋爱受挫——分手却不懂失恋

80 后的年纪, 到2008年,最大的28岁,最小的18岁。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学说,18-30岁,正值“练习爱”的人生阶段,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“亲 密”与“孤独”的矛盾。也就是说,在这个年龄段上,我们必然遇到爱,经受它的考验和磨练,从一个人的小小世界里探出头来,学会用爱把自己和他人黏起来—— 为爱受挫和犯错,都是这个年龄必然会面临的问题。“我爱的人不爱我”、“爱为什么那么快就消失不见”、“爱难道就是相互伤害”、“爱情真是脆 弱的东西”、“我失恋后不再相信爱情”……这些因受挫而带来的伤心,虽然令人心碎,却也让我们变成大人。我们都是在学会丧失后,才变成大人 的。等到我们说“分手”时,不再畏惧失恋,我们的爱恐怕就练成了。

安全风向标:80后习惯说分手, 反正不爱了,就分吧。但很多人却不懂得失恋也是需要学习的,处理悲伤,总结经验,没有恋爱受挫的人,并不懂得爱恋。既然这个问 题人人都要闯,就请你闯得大胆一些吧。   

心理问题二:无爱症——我根本不会爱别人

爱而不得固然难过,但根本没有动情,才真让人郁闷。80后因为独生独处,产生了一批“无爱症候群”,到了适婚年龄,却仍然对别人动不了 情。不懂爱亦不会爱。“相亲族”、“闪恋族”、“等爱族”……都是无爱症的表现。无爱,往往是由于被爱泡大而导致的,从未失去 过,自然不懂得如何争取。80后中的大多数人,作为独生子女,从来不用和兄弟姐妹去分享父母的爱,很多需要还没产生就被满足了,所以根本就不 会换位去思考别人的需要,因此也就不会爱。

安全风向标:失恋往往比自恋要好,至少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恋。先 学习如何去满足别人的要求,发现这些需求,是治疗“无爱症”的第一步。   

心理问题三:社交恐惧——内 向的罪,还是外向惹的祸?

80后中的一部分人, 已经踏进社会,家庭的庇护,和“我是老大”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。很多人都发现人际交往的问题:“我怎样才能让同事都喜欢我?”,“我无意中 就让上司不爽了”,“在公司没归属感”……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,不会和别人说话;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,有人会暗中加害—— 猜不透别人的心,好像都是自己的错。   

安全风向标:社交问题,并不是80后才开始面临的难题,我们的祖辈都遇到过。内向外向 并不妨碍你四海通吃,关键是你如何给自己一个职场定位,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职场活动,找好自己的位置,该说什么就说什么,无须看人下菜,只需做 好自己,才是正道。   

心理问题四:择业混乱——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

80 后的跳槽问题,一直令长辈们头疼。似乎我们可以很轻易的说出“我不干了”……没有耐性,意志力不坚定,似乎的确是我们的问题。但导致 择业混乱的,并不是意志力的问题,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?80后面对的世界,只要看看2008年发生的大事就知道——快速、多变、信息庞杂,压力巨 大……大事越多,我们就越觉得自己渺小,渺小的人就算有需要可能也是白搭。何况80后生来就不愁吃喝,不爱看新闻联播,只喜欢猫起来跟自己玩儿——基本需 求都满足了,所以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?对80后来说,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:“我受不了朝九晚五”,“上司看不到我的与众不同”, “我憋屈,不能一展拳脚”,“我换了9份工作了,又想辞职了”……人生、职业发展都在“不想要”里反衬“需要”,没有主动的规划,走一步看 一步,当然没有耐心和毅力。   

安全风向标:找到自己最想要的,是非常难的事。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。先了解过去的自己,再问 问将来的自己,职业规划,要从人生规划开始。我们需要想想2080年还活着的自己,他想拥有些什么呢?   

心 理问题五:性困惑——我很开放,也很传统

80后对性问题,已经可以侃侃而谈。但在自己的生活里,做得就不能像说得那么轻松了。心岛主要接到这样的一些求助:自己或男友有处女情 结,有怪怪的性幻想,对婚前性行为犹豫不决,未婚先孕身心受伤……从大家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规律:如果对性的态度极端开放或传统,都不太会有 心理困扰。但如果困在“开放”还是“传统”的矛盾中,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,就是半开半不开的, 但因自诩为新新人类,所以总觉得自己该大胆地做点让父母瞠目结舌的事,加上青春对性的正常好奇,往往一冲动就做了,做完了就爆发心理冲突。

安 全风向标:你是开放,还是传统,给自己唯一标准。如果是传统,就坚持做你的“处女”、“处男”吧;如果开放,情到深处,就自然而然吧。切 忌别把自己放在中间,两头都想拽着。矛盾在性这件事上,有害无益。大家都干脆一些吧。   

心理问题六:抑郁情绪——没 意思,真没意思

习惯性麻木、审美疲劳、新鲜感过度……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80后,我们是被 刺激着长大的,所以习惯变化,也习惯适应变化。如果说抑郁是现代病,生于现代的80后,怎么跑得了?恋爱、学业、求职、人际……都可以郁闷一下,开始有新 鲜感,慢慢就觉得无趣了,无趣就是抑郁的开始,不高兴也会击垮一个人。

安全风向标:抑郁情绪人人都 有,关键是给抑郁的自己一个空间,像防贼一样防着抑郁,反而让它见缝就钻。80后都离不开抑郁,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活得更自我,只要记住,你 的抑郁往往指抑郁情绪,别老给自己扣抑郁症的帽子。   

心理问题七:恐婚症——未 婚改为已婚,接受不了

80 后至少有一半不敢结婚。首先是因为现在的结婚条件变高了, 买房、买车、懂理财、心理健康……但结婚的意义变小了——一张纸而已。所以80后宁愿同居,也不愿结束爱情长跑。在心理上,婚姻让80后感觉自己变老了, 突然变成一个死板的大人。更重要的是,大多80后和父母组成的三口之家相当稳定,心理上不愿意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,离开爸妈的家,创建自己的家,这是很难 习惯的。所以婚姻的焦虑,往往是从这种脱离感开始的。   

安全风向标:戴上戒指的那一刻,相信的并 不是对方,而是自己。恐婚,最根本的原因,是害怕自己不能承担婚姻的责任。所以,面对恐婚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先搞定自己。请问问自己,你准备好 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并为它承担责任了吗?

心理问题八:同性、双性恋——我是 爱情里的异类么?

中性美越来越成为主流。而80 后也越来越多的接触“同性恋”这个词。有一些人,就是被这个词诱发了对同性的情感。“双性恋”、“同性恋”……心岛收到的信中,“怀疑自己是 不是”远远多过于“我是同志我该怎么办”,也就是说,大部分80后,在性别问题上,被“潮流”弄晕了。同性之爱本来人人都有, 并不是多看同性一眼就是同性恋;真正的同性恋必须要有生理唤起,心理上的好感与依赖是正常的同性情感。对于心理咨询来说,真正的同性、双性恋的社会适应问 题,才是棘手的心理问题。   

安全风向标:同性恋、双性恋有一个重要指标,就是有没有对同性有“生理唤起”,先衡 量好自己的生理需要,再看自己的心理状态。   

心理问题九:不想长大——让我赖在 童年吧

不想长大,在心理学上有个词,叫“儿童自我当权”,也就是说,在一个成人的外壳下,有 一个儿童的灵魂,于是所做的事,都像是3岁小孩的行为。80后早当家的孩子概率很少,所以大多数都很习惯当孩子,偶尔带点孩子 气是可爱的,但如果任何事都让3岁的自己处理,就会产生适应问题。例如:有情绪就哭闹,得不到就一直耍赖,自我中心……对一个 人成人来说,放弃做成人的权利,等于放弃了心理成长,心理发展水平,也就会一直停留在3岁。   

安 全风向标:每天多放“成人自我”出来一分钟,你的心理就有机会长大。   

心理问题十:应激创伤——死 似乎并不遥远

08 年的地震,让很多人都受了伤。80后向来是最具联想力的一群人,马上就有很 多朋友加入了“怕震怕死”的队伍。80后总被别人形容为心理脆弱的代表。其实生在和平世界,天灾人祸基本没经历过,的确是幸中的不幸。生在温室中,必然会 脆弱,基本上没见过死的我们,一下子见了那么多,不适应,或者焦虑担忧,都是正常的。我们只是不习惯面对创伤,不习惯这么近得面对死亡。   

安全风向标:害怕也是一种力量,可以帮人学习一种新的能力。面对死亡,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已 经得到的,如果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上,死亡就会立即遥远了一些。   

结语:对80 后心理问题的盘点,可以让我们看到共性,你面对的,大家都在面对…… 这些问题,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,如果你可以放轻松一些去悦纳,就算是西天取经式的心灵旅程,你依然走得潇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