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hn | 曲

Reflection in Transition

咋就不读博

曲政 / 2008-03-13


寒假回家,爸爸问我,要不要赌博,当然是不。爸爸一顿批判,我一想,自己的理由确实站的不牢。他让我再认真考虑,那我就当回正经事儿想想呗。一番调查询问的结果,虽然还是不读,但这下,在这个选择的节骨眼上,我认为自己做功课了,就敢理直气壮的站起来发言,说出我不读的理由。过两天写封家信,看能不能说服老爸那小伙。

爸爸的中心论点是,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。也就是说趁着年轻,努力往上冲,能够多高够多高,免得老了,想要时,心有余而力不足,后悔药没处买。

我原来的论点是,一方面,博士生活太无聊,那样度过青春四年,还不如杀了我。另一方面,要做真正的博士,我不够聪明。当然,我看到的博士也许是个别现象,不信清华或大工的博士都是扯淡。我理解的博士素质,也许是片面情况,小姨夫就是凭肯学一步步有成的。

经过重视分析,我现在的论点,也分两方面。首先是核心原因,然后是外围原因。说外围,就是说即使所有外围原因都满足,而就是核心原因不合适,也不会读博。

核心是性格问题: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要个博士学位。

博士,Doctor,拉丁语中是老师的意思。传统中是一个资格证明,有资格在大学做老师,指导学生成长。最初只有三种博士,神学博士,文学博士,和哲学博士。沿用下来,现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最高学位是PH.D哲学博士了。当然还有专业领域的,比如医学博士M.D等。

博士一方面要成为特定领域的专家,掌握几乎全部所需的知识,这就是通常需要他们完成一定高等课业,通读领域内所有文献,并通过专业水平的考试。另一方面,最根本的,博士要经历研究方法的训练,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,要能够为人类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。

博士研究的意义,核心在于方法态度习惯的训练,培养出来的人能胜任学术位置的研究工作。而这种研究,更多是针对知识本身的,主要不以产品收益或未来的好处来衡量研究成果的水平。

这就是说,博士是未来走入学术性位置的必经之路,比如大学教席、研究员或企业基础研发人员。博士是真正热爱研究工作的人,他们的最好报偿是工作过程和结果中的纯粹快乐。

读博不是为名望,毕业后会发现岗位周围每个人都有博士学位,还装B啥。 读博不是为了家门光辉,当然让妈妈欣慰是个很好的想法,但恐怕不足以支撑自己挺过研究的坎坷。 读博不是为了学位,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,真正算数的是日后积累的成果。 读博不是为了证明自己,用最高学历来考验自己的聪明程度,人生百年,黄金无几,玩不起南辕北辙。 读博不是为了有所专长,自己在变,科学在变,社会在变,地球在变,当年的领域,怎么能执着一辈子。 读博不是为了工作有保证,当经济不景气时,企业里,首当其冲的就是研究人员。 读博也不是逃避就业的方法,不要被起初几年的轻松假象欺骗。 读博不是为了经济收益,用钱来衡量,考虑初始工资和机会从成本,二十年为期,这可不是致富的最优化途径。

读博士无与伦比的报偿,在于精神层面。博士可以接触到这星球上号称最聪明的一帮子人。博士的研究出乎意料的难,如果抓住他,又增强了自己的智慧力量。博士解决没人能解决的问题,专研未经人专研的领域,发现的原则,可能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。为什么他们花那么多时间呆在实验室?也许理由很简单,“我乐意”。在家里,做着亿万人都在做的事情,在实验室,才是独特的我在做着独特的事业。

回头看自己。 从动力角度说,我对“原创”这个念头不是很上心;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好处,看得见摸得着。 从情感角度说,我对“独上高楼傲视天下”不是很来电;我希望每天能有点小小的成就感,作为第二天起床的动力。 从状态角度说,我对“风险背后的收益”不是很肯定,那种没有人知道答案,没有人确保成功的事情,我会越干越没信心,没信心就没动力,失去主动性,破罐破摔;我希望确信只要我们大家努力,一定可以有所成就,在这样的心里基础下,我的主动性才能发挥出来。

所以,我不再追求学术研究性地位,安心做我的工程师或经理人好了。

(外围,待续。天晚,扯呼。)

外围是能力问题,我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天分和水平,胜任博士研究。

博士需要高智商。虽然这条充分不必要,但想想我从小不喜欢玩脑筋急转弯游戏,不喜欢打扑克,花很多力气,总也学不好数学,发觉高等课程有困难,等等。看来,我真的不是个聪明人,承认现实,做个快乐的傻子也不错。笨有本活法,世界丰富多彩,总有我能干好的。

博士需要投入时间精力,大量的,全身心的。谁都能得到的成果,恐怕没什么大价值,随机取巧的博士帽,恐怕没什么含金量。可是我呢?我可再也坐不住了,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我都25周岁了(家里说法是27),还光棍装流氓呢,想不着急,能不着急吗。真急起来,来者不拒,哪还有心思搞研究。

博士需要有创造力,能见到别人看不到的侧面。这个如果让我慢慢想,可能会有不同发现,但逼我的话,恐怕难成。

博士多有很重的好奇心,天然的好奇心可以使研究工作轻松些,必经是自己主动想知道的。这个我想自己是有的,恐怕还过了点分,让我好奇的事情太多,可惜一个也没搞通。

博士要适应自主自理自励的生活,十几年学生生活,多是有课可上,有人来教,一旦走入练导师也不懂得领域,过着完全自由的生活,有勇气自己选择方向吗,还能有劲头早起吗,挫折中会给自己打气吗?这个我高四的时候练过,可惜结果不大让人满意,也不知道吸取教训了没,再有机会能不能做得好。

博士要有竞争意识,喜欢讲个高下先后。当然竞争无处不在,但各层次上水平有别,各领域内强度殊异。博士毕业,就是在最聪明的团体平台上竞争。知识科研领域,论文发表,只有第一算数,第二就是没有意义的。高中时随同学们玩篮球,打不好很痛苦,踢足球,也只能做替补守门。上了大学再不用打球,每天跑步,反而快乐多了。大一时想好好学习,争口气,可是一头栽到刻上红字。大三放弃课业专攻英语,竟然一等第二。世事难料,正言若反。貌似在别人不和我争,我也不和别人争时,我才能平心静气的做些实事。也许,比起凤尾,处在鸡头的位置上,更能发挥我的能动性。

综上,从性格倾向上,我不想从事学术性工作,也就不需要博士学位。从能力条件上,我也大多不具备,要读也很勉强。

希望这个分析已经坚定了我自己,也希望能够说服我爸。先贴出来,请朋友们多指教。

有诗为证: 思前想后为做个决定 煞费苦心煎熬了心灵 有些事也许要看天命 凡事都要去努力经营 人生意义是快乐心静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