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hn | 曲

Reflection in Transition

史铁生《我与地坛》——缘分到了

曲政 / 2007-11-05


终于读到了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

说起来好笑,第一次听说这篇著名的文章,还是它发表十几年后。在余杰的通信集小说《香草山》里,他俩提到地坛,说的是史铁生的地坛,用的是朝圣般的口气。当时我就想,这是怎样的一篇文章,能给一个地方赋予那样的意义呢。

昨天我去同学寝室吃水果,他们正看《新结婚时代》。我的老毛病是爱翻东西,尤其爱看人家的书。在她套间同学的书架上,我看到了史铁生的散文集。我猜里面一定有这篇文章。不妨翻翻看到底是何方神圣。

史铁生的名字我听过,却没读过他什么文字,这可能是第一次。三句话下来,我就见识到这不是一个板起脸训人或无病呻吟的家伙,他也说废话,他还真有病。比如这个:“地坛离我家很近。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。”近乎废话。“它等待我出生,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。”就是相亲时认真的态度——先自报其短。

接着读下去,就更觉得有共鸣。它让我想起了自己高三的那个冬天,那个羡慕赶车马夫的学生,那个在山上抚摸树干感动得要落泪的儿子,那个盯着白雪上的阳光欢快得要唱歌的孩子。我们都是在年少轻狂时,自己找抽,找愁,找沉重的话题。他比我想了更长时间。这不是他比我笨,也许是我不如他幸运。

现在我有时喜欢开一些无聊的玩笑,找点乐子。但骨子里,我还是心思太重,不知不觉就给旁人带来不自在。没办法,我尽力在改,难道要跟人说谎说不爱读书,就爱玩乐?难道要随时低调的逢迎别人?不,那就不是我了。跟我的朋友一起,跟我在乎的人一起,我要做真实的自己。如果他们讨厌,就离我远点,或叫我离他们远点。反正我要活得自在,活得真实。我就是喜欢读这类的文章,又能怎么样呢?

我就大模大洋的坐在人家的床上看起书来了。虽然他们还在放着电视剧,虽然不久又回来了两个同学,我还是看我的。即使有眼泪没掉下来,也不是我故意含着的。

一口气读完,也到了跑步的点儿了。我跑了16圈,人家不和我说话,正好让我回味刚才的味道。好久没有沉静地读书了,真过瘾。

下面是今天下载摘录的一些片断。偷个懒,希望将来回来看时,我能从这里的取舍当中读出当时的用心。这里给一个提示:关于母亲无条件的爱,关于自然的生命力,关于平凡人的意义。

十五年了,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、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,去默坐,去呆想、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,去窥看自己的心魂。

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:“你为我想想”。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。那时她的儿子,还太年轻,还来不及为母亲想,他被命运击昏了头,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,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。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,这是她唯一的儿子;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,可这事无法代替。

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,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——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,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?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,丝毫也没有骄傲。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,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,羞涩就更不必,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。

儿子想使母亲骄傲,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,以致使“想出名”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。

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,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,有过我的车辙的地万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。

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?那么,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,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,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,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。

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——他几乎绝望了,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容群众场面的照片。那些年我们俩常一起在这园子里呆到天黑,开怀痛骂,骂完沉默著回家,分手时再互相叮嘱:先别去死,再试着活一活看。

小伙子向他的妹妹走去。少女松开了手,裙裾随之垂落了下来,很多很多她捡的小灯笼便洒落了一地,铺散在她脚下。

无言是对的。要是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,就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。

活着不是为了写作,而写作是为了活着

但是太阳,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。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,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。


1楼 评论时间: 2007-11-06 13:07:27

读后感:

第一点,我以前的写作倾向是:无病呻吟,因为那时候没有病;现在很讨厌无病呻吟者的哼哼唧唧,因为我现在真的有病了,反而愿意用很多向往和平淡来掩盖自己的病。

第二点,“人不和我说话”好像有点被动的,然后再回味你的书;似乎被怨气所驱使着。

第三点,那人很坚强,不知道是在瘫痪前就开始写作了呢?还是在命运夺走他双腿以后又赋予他一支笔?

第四点,孩子的倔强或羞涩?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,丝毫也没有骄傲。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,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,羞涩就更不必,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。我也受不了这种和父母倔强的想法,顶嘴就顶嘴,那种有声的反抗不会伤人心,而那种倔强的叛逆,是在践踏别人的爱心,伤人心的。

第五点,我永远没有太阳那么伟大,也没有那种能力。

第六点,爱看书是好事,在一个人的时候,多看。但是在别人不看书的场合,你拿本书在那里看会显清高,不过在学校无所谓了,要是工作了,人家茶余饭后在聊天,你总是拿本书在欣赏,会让你失去和别人沟通的机会。(鄙人之见)

第七点,你做得一直都很好,我要向你学习。


2楼 评论时间: 2007-11-06 14:59:19

读后感的读后感:

第一点,我以前的写作倾向是:无病呻吟,因为那时候没有病;现在很讨厌无病呻吟者的哼哼唧唧,因为我现在真的有病了,反而愿意用很多向往和平淡来掩盖自己的病。

少年不识愁滋味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如今识得愁滋味,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
第二点,“人不和我说话”好像有点被动的,然后再回味你的书;似乎被怨气所驱使着。

不好意思,让你看出来了,这句的确是为了反映当时的心情。像个怨妇?

第三点,那人很坚强,不知道是在瘫痪前就开始写作了呢?还是在命运夺走他双腿以后又赋予他一支笔?

史铁生简介: 史铁生,1951年生于北京。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,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。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,在街道工厂工作。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《法学教授及其夫人》,以后陆续发表了《午餐半小时》、《我们的角落》、《在一个冬天的晚上》、《山顶上的传说》等多篇小说。其中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和《奶奶的星星》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。

第四点,孩子的倔强或羞涩?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,丝毫也没有骄傲。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,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,羞涩就更不必,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。我也受不了这种和父母倔强的想法,顶嘴就顶嘴,那种有声的反抗不会伤人心,而那种倔强的叛逆,是在践踏别人的爱心,伤人心的。

对的,无言的沉默最最伤人,尤其是伤所爱的人。顶嘴或吵架,是因为在乎对方,在乎他们的看法和感情。 但是,这里史所说的,好像不是关于反抗。对自己没有信心,对别人的帮助也不愿接受。真实的缺陷中,宁可让人恨让人痛让人瞧不起,也不愿让人可怜,哪怕这支关怀搀扶的手,是来自至亲的妈妈。那种情况下的对独立人格的追求,恐怕不是我们健全人能够完全想象得出的。

第五点,我永远没有太阳那么伟大,也没有那种能力。

??,?。史铁生的太阳,好像不是尼采的太阳吧。

第六点,爱看书是好事,在一个人的时候,多看。但是在别人不看书的场合,你拿本书在那里看会显清高,不过在学校无所谓了,要是工作了,人家茶余饭后在聊天,你总是拿本书在欣赏,会让你失去和别人沟通的机会。(鄙人之见)

谢谢,真的感谢。我说我往往无意中伤人吧。那天在人家面前装清高,不看电视,很有可能,就得罪了同学的男友。谢谢提醒,我已经在改这毛病了,相信我,以后一定更加注意,不要轻易表现得不合群。

第七点,你做得一直都很好,我要向你学习。

同志,携手革命,共同志向;同学,彼此鼓励,共同学习。

另外,补充《我与地坛》的网页链接: http://www.white-collar.net/wx_hsz/xiandai/xd_31.htm


3楼 评论时间: 2007-11-12 08:38:51

我与地坛,高中还是初中时读过。 让我记得的是那个女孩,漂亮,却…… 小小的震撼。 然后想生活的真实跟残酷。

恩,同感。生活是真实的,无法刻意追求完美。